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试论普通高校生态实践教学体系
    潘力 王伟珍
    2009(1):160-162.
    [摘要](4674) [HTML](0) [PDF 0.00 Byte](536)
    摘要:
    2  关联理论和外语阅读教学
    孙寰
    2009(1):170-173.
    [摘要](4409) [HTML](0) [PDF 0.00 Byte](570)
    摘要:
    3  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徐晓风
    2009(1).
    [摘要](4400) [HTML](0) [PDF 0.00 Byte](536)
    摘要:
    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黑龙江省教育厅已经把"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体系构建"列为重点课题,这体现了政府对高教强省中大学生意识形态问题的重视程度.富有极其鲜明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即将到来的生力军.
    4  大学科层制:理想组织的现实冲突及其调适——基于管理道德的视角
    魏军 安心
    2009(1):43-45.
    [摘要](3465) [HTML](0) [PDF 0.00 Byte](1148)
    摘要:
    我国大学长期以来习惯于将行政化的组织原则与结构形态应用到大学组织,并依此行政体制来塑造大学,使大学组织在运作上类似于政府机构行政运作的逻辑.看似合理且理想的制度却严重异化了大学组织本来应具有的自由平等、民主协商的学术氛围.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的管理效能,应积极促使大学管理权利的重心下移,完善管理道德的实施与其体系的构建,适应大学在新时期的发展.
    5  当代大学生应当持有一种什么样的主流意识形态
    刘爱军
    2009(1):8-9.
    [摘要](3030) [HTML](0) [PDF 0.00 Byte](1112)
    摘要:
    至于谈及目前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问题,我们还是首先要厘清主流意识形态问题。那么,何谓主流意识形态?学术界对此的一般性理解是:主流意识形态通常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和法律思想、道德、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它表现为一定社会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价值等。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反映。
    6  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王革 周红蕾 牛宏泰
    2009(1):18-22.
    [摘要](2903) [HTML](0) [PDF 0.00 Byte](1064)
    摘要:
    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在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大学形态,在培养科技精英、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科技大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探索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基本属性,确立研究型大学的宏观定位及价值取向,对引导我国大学的分类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
    7  高教强省战略与高校功能、发展的策略研究
    张少杰
    2009(1):1-5.
    [摘要](2860) [HTML](0) [PDF 0.00 Byte](1122)
    摘要:
    黑龙江省作出建设高教强省的重大决策使高等教育承栽了振兴龙江的重要历史使命与责任,同时也给予高等院校以崭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对实施高教强省战略对高等院校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总结,重新审视和界定了自身服务社会的功能,对高等院校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政府和社会应给予高等院校的相关支持进行了探讨.
    8  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问题研究(笔谈)——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徐晓风
    2009(1):6-8.
    [摘要](2672) [HTML](0) [PDF 0.00 Byte](1096)
    摘要:
    近年来,高校已经成为各种思想文化汇集的主阵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争鸣中科学地引导青年学生。由于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就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科学的体系来规范。为配合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本刊组织了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的部分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问题进行了一次研讨,现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9  学科或领域:前学科的高等教育哲学
    张艳红
    2009(1):26-29.
    [摘要](2603) [HTML](0) [PDF 0.00 Byte](1116)
    摘要:
    高等教育哲学对高等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等教育哲学的学科定位不清,致使人们对高等教育哲学的理解产生困惑.从学科体系的构建和库恩的科学发展阶段观来分析高等教育学科定位,将高等教育哲学定位为前学科的高等教育哲学将有助于高等教育哲学领域的发展.
    10  学科问题研究综述
    常文磊
    2009(1):23-25.
    [摘要](2457) [HTML](0) [PDF 0.00 Byte](1109)
    摘要:
    学科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学科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学科有三个内涵:知识分支和教学科目;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学术组织;知识和知识者遵循的制度性机制.学科的基本要素是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这三者展开的物理空间是学术组织.学科的基本特征是知识性、规约性和开放性等.国内外对于学科问题的研究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我们对学科的认识.
    11  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自身特性
    陆岩
    2009(1):9-10.
    [摘要](2449) [HTML](0) [PDF 0.00 Byte](1073)
    摘要:
    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自身特性在于高校学生的这个主体特性。一般说来,意识形态本身都有其相对独立性和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一种意识形态代表社会发展要求.并以一种新的独立的思想体系出现在思想政治舞台上时,那些旧的或落后的甚至反对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必然要对新的刚刚出现的思想观念进行攻击、批判和责难。然而,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先进的意识形态不仅不会屈服于这种攻击,
    12  法学高等教育中“行为引导”的适当模式研究
    朱莉
    2009(1):40-42.
    [摘要](2422) [HTML](0) [PDF 0.00 Byte](1085)
    摘要:
    "行为引导"模式的研究是法学高等教育的"必修课".面对接受法学高等教育的对象多元化的特点,人本主义理论提供了注重学生个性分析的"行为引导"模式设计;面对法学高等教育力求培养学生应变能力的特点,行为主义理论提供了设定反应条件、激发学生快速反应的"行为引导"模式设计.在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的启迪下,"行为引导"的适当模式既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分析,又要注重学生应变能力的提高.法学课堂上的"阅读理解"与"命题讨论"是"行为引导"适当模式的两种具体形式.
    13  我国境外研究生教育问题阐述
    李朋军 孙艳
    2009(1):62-64.
    [摘要](2345) [HTML](0) [PDF 0.00 Byte](556)
    摘要:
    文章结合境外研究生的特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境外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培养机制改革、师资队伍、国际交流与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国际研究生教育质量互认和规范日常管理工作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我国境外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
    14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解读
    赵善庆
    2009(1):71-74.
    [摘要](2343) [HTML](0) [PDF 0.00 Byte](564)
    摘要: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轻预算执行、财会人员孤军奋战、贷款风险凸起、收付实现制未能反映全貌、财务信息滞后、资产管理薄弱、内控形同虚设、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经济责任体系、强化预算管理、优化资金筹措方式、引入权责发生制、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建立资金使用效益考核制度、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创新会计工作模式等措施来解决.
    15  先秦儒家节俭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
    刘淑艳
    2009(1):118-120.
    [摘要](2320) [HTML](0) [PDF 0.00 Byte](563)
    摘要: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秦儒家节俭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6  人才质量视角下的高校学风长效机制的建立
    孙丽珍
    2009(1):121-123.
    [摘要](2312) [HTML](0) [PDF 0.00 Byte](537)
    摘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如何抓好学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各高校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文章拟从教育理念入手,在激励机制、合力机制、熏陶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行时策性研究.
    17  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高校创新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分析
    王艳杰 毕克新
    2009(1):51-53.
    [摘要](2297) [HTML](0) [PDF 0.00 Byte](1120)
    摘要:
    高校科技创新需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借用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提出了高校创新团队生态位理论,在对其整体、内部及生态环境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分析了高校创新团队生态位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并将基于生态位的高校创新团队核心竞争力分解为生态位占有能力、适应能力和提升能力.通过分析构成高校创新团队生态系统的内外部因素,分解出基于生态位的高校创新团队核心竞争力三个分力的构成因子,以及形成这些因子的主要内容.
    18  语言磨蚀的相关理论及其应用
    李方芳 关丽娟
    2009(1):174-176.
    [摘要](2278) [HTML](0) [PDF 0.00 Byte](541)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语言学家在语言磨蚀研究领域提出了多种理论假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文章通过对语言动态系统、语言提取失败、回归假设、语言干扰和变形以及关键阈值等几个重要理论假说所做的概述,得出了一些重要启示,为我国在母语环境下进行大学外语教学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19  深层对话:课程研究国际化下的知识突破时机
    任平 威廉·F·派纳
    2009(1):30-33.
    [摘要](2264) [HTML](0) [PDF 0.00 Byte](1080)
    摘要:
    深层对话的促成有赖三个时机:个人的批判分析与自我反思、由学术会议所引发的社会讨论、对学术会议中研究报告的再研究以获得心得.在这些时机中,由于参与课程研究的学者得以暂时远离熟悉的本土情境和规范,可以像个陌生人一样去质疑、评论本国和他国的课程事件与问题.因此,课程研究的国际化可以创造超越国家的课程对话空间,并引发知识上的突破.
    20  大学内部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史晓宇
    2009(1):34-36.
    [摘要](2239) [HTML](0) [PDF 0.00 Byte](1117)
    摘要:
    大学内部制度是大学制度的核心要素.文章从理论上对现代大学内部制度建设的内涵与环境、学术与效率、变革与适应进行分析,从实践中提出构建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创新和传承组织文化对现代大学内部制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黑龙江高教研究编辑部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地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南路1号       邮编:150025      电话 :0451-88060218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