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博士论坛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2021(3):1-5.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01

      摘要 (3) HTML (0) PDF 196.36 K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提和回归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价值意蕴,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了高校劳动教育新的内涵、定位及形态。并进一步指明了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理路,需要遵循以劳树德,塑造和涵养社会主义劳动观;以劳增智,把握“知行合一”的原则和方法;以劳强体,明确劳动是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以劳育美,在劳动中“审美”和“创美”。最终通过“学校—专业—课程—活动”等四个层面,构建了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

    • 从“直线跨越”到“非线性发展”:大学促进阶层流动的行动转向

      2021(3):6-11.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02

      摘要 (4) HTML (0) PDF 226.59 K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进阶过程中,大学促进阶层流动的社会功能已完成了从直线跨越到非线性发展的转变。虽然促进阶层流动并非其天赋职能,但出于获取制度合法性的生存需求与人道主义精神的价值考量,大学仍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传统语境中,上大学意味着阶层的直线跨越,高等教育通过地位商品的优势实现学生的平台上移,以文化资本的累加实现资本的综合化,并以竞争后移的方式助学生实现阶层的二次流动。在时代背景下,直线跨越希望渺茫,非线性发展理应被众人接纳。大学不再强调阶层跨越的单向性、不可逆性与僵直性,转而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迂回、弹性的流动方式。从质量观的角度出发,以多元渠道的畅通减缓阶层流动的阻力、以高阶思维的获得作为反贫困的内生机制,以价值融合与文化实践模糊阶层藩篱等,将是与之匹配的行动策略。

    • 民办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2021(3):12-17.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03

      摘要 (5) HTML (0) PDF 927.24 K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民办高校人事政策不同于公办高校,职称晋升影响因素有其特殊性,学校教师职称结构同公办高校有差距。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扎根理论对23位民办高校专职教师访谈资料进行抽样、编码和质性分析,发现影响民办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核心因素是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包括组织政策、资源平台、文化环境、个体经历、个人禀赋和情感认知等6个宏观因素、19个直接因素以及183个初始概念。各因素还受到性别、年龄和学历等变量的影响,这些变量将民办高校教师区分成不同的群体。建议民办高校在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调整职称晋升政策,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教育观念由“为职称而科研”向“为教学而科研”转变。

    • 我国师生交往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前沿演进———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2021(3):18-23.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04

      摘要 (8) HTML (0) PDF 735.45 K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2000-2019年CNKI数据库刊载的“师生交往”主题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结合高频率关键词、中心性以及频次分析我国师生交往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师生关系、教学交往、教学模式以及主体间性等四个主题领域。根据突现率指标、突现词历史曲线图,并结合二次文献探查出我国师生交往研究的三种前沿演进趋势,即渐强型前沿、渐弱型前沿与最新研究前沿。

    • >高等教育理论
    • 国际高端教育智库运行机制及启示

      2021(3):24-28.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05

      摘要 (4) HTML (0) PDF 206.50 K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际高端教育智库引领世界教育智库,成为各国教育智库建设的标杆。文章从人才配置、组织管理、资金管理、科研项目、信息数据、成果宣传、交流合作等中观层面考察国际高端教育智库内部运行机制。理性分析国际高端教育智库运行机制的共性特征,为完善我国教育智库运行机制带来参照,助力我国教育智库高质量发展。

    • 高校学分互认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2021(3):29-34.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06

      摘要 (3) HTML (0) PDF 384.10 K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际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可以促进区域间高校学生的有效流动,加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优化经济资源的运用效能、提高人才产出质量。基于文本比较的视角,从学分互认机制的运行流程、学分互认的前提条件、学分互认转换的方式及学分互认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对国际学分互认的运行机制做了全面介绍,结合我国学分互认的实践探索,认为我国学分互认机制的发展要树立“大教育观”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构建实施学分互认的科学理论基础、设置学分制的统一课程标准和信息要求、健全组织机构确保政策保障到位、建立多元化的学分认证评价标准。

    • 高等教育质量:内涵、特征与对立统一性分析

      2021(3):35-40.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07

      摘要 (1) HTML (0) PDF 297.44 K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表征,高等教育产品或服务质量主要通过毕业生的教育标准达成度和社会需求的满足度来体现。加深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复杂性、差异性、发展性、全面性特征认识和特殊性与一般性、自然性与社会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等三个对立统一规律的把握,对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

    • >高等教育管理
    • 比较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构建策略

      2021(3):41-46.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08

      摘要 (5) HTML (0) PDF 227.32 K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发展和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方评估是高等教育改革之必然,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起步较晚,第三方评估制度尚未完全建立。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无论在评估的理论还是实践上都积累了一些成果和经验。美、英、法等三国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享誉国际,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从保障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等三个层面,分析美、英、法等三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制,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并反思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制建构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制的策略。

    • “差序格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育人:行为特征、结构要素与实施路径

      2021(3):47-51.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09

      摘要 (2) HTML (0) PDF 319.94 K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差序格局”理论是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高度凝练了我国社会结构的特征,时至今日,该理论仍具有极强的现实解释力。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管理育人”是大学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活动的解释范畴、核心起点、体系结构具有立体、综合、全方位的差序格局特征,这也为解释高校管理育人体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文章将高校管理育人看作以学生自身为逻辑起点,按照“自管理层、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构成的一个亲疏蛛网型的关系圈层体系,从而分析了各个圈层体系中的结构、要素并提出实施路径。

    • “双一流”背景下中外合作①大学 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021(3):52-58.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10

      摘要 (4) HTML (0) PDF 266.64 K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我国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承担国际化人才培养职能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当前,“双一流”战略明确将“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作为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国家在战略布局上将中外合作办学定位为“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接轨高等教育国际标准的前沿阵地和试验田、中外合作办学的排头兵和先锋队,中外合作大学应以“双一流”建设标准为根本遵循,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强化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优势,夯实人才培养根基;逐步调整办学层次和类型,适度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高国际生培养能力和水平,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注重国际权威专业认证,有效强化教学质量保障功能。

    • >比较高等教育
    • 英、美、日等三国教师教育转型的组织特征与中国化探索

      2021(3):59-65.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11

      摘要 (3) HTML (0) PDF 268.71 K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英、美、日等三个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大都经历了从“低级”向“高级”的组织层次转型、从“社会推动”到“国家主导”的组织制度转型,从“历史规约”到“观念突破”的组织文化转型。借鉴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组织转型的经验,对于我国师范院校组织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中国化“师范大学”模式是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在国家主导下适度引入市场机制是教师教育制度转型的可行方案,渐进性制度变革是适应路径依赖的适切选择。

    •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21(3):66-71.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12

      摘要 (0) HTML (0) PDF 353.53 K (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际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高等教育在英国萌发以来,经历多个时期的发展,英国已经成为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和高校在各自层面的需求最终形成政策层面的合力,通过系统性的政策引导,塑造推广英国高等教育品牌,完整的国际化课程和质量保障机制等策略,吸引全球人才和国际学生,英国多层次的系统性国际化战略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价值。

    • 爱尔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与启示

      2021(3):72-77.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13

      摘要 (3) HTML (0) PDF 238.71 K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爱尔兰在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多项举措齐头并进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爱尔兰政府积极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持续出台教育国际化政策,运作海外宣传项目,设立各类奖学金,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提供具有竞争力的签证与移民制度,外语战略奠定语言基础;爱尔兰科克大学致力于以丰富的项目选择加强招生力度,通过各类宣传提高学校的品牌知名度,设立招揽优秀人才的奖学金制度,鼓励师生出境流动和合作研究扩大学术参与度,以周全细致的服务保证交流的顺畅度。爱尔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对推动我国高校优化国际化政策措施、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完善国际交流服务、提升国际化水平,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 >教师教育
    • 中国教师教育研究 20 年: 热点和前沿———基于 CSSCI 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1(3):78-82.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14

      摘要 (11) HTML (0) PDF 750.18 K (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CiteSpace对CSSCI数据库2083篇中国教师教育研究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认为教师教育正式提出的20年既是研究起始期,又是发展期。教师教育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主题多样,更迭频繁,而且呈现出高度一致性,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体系、体制和模式、教师职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及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及教学和国外教师教育是研究的主流,研究呈现从宏观—微观—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趋势;在构建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理论上,研究者仍任重道远。

    • 以职业路径为导向推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基于英国“大学教学职业框架”( CFUT ) 的分析

      2021(3):83-89.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15

      摘要 (2) HTML (0) PDF 371.11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英国“大学教学职业框架”(CFUT)是一个将教学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梯,并建立起衡量每个阶梯教学成就的评价标准体系,为高校教师提供一条稳定、明确的教学职业发展路径的框架。目前,世界各地大学应用该框架重新设计教师评价制度,将教学纳入学术评价体系中,形成教学与科研独立发展模式、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模式及教学与科研多元发展模式,在广泛推动教师教学发展中取得成效。我国可以参考英国“大学教学职业框架”(CFUT),从理念、评价体系、激励制度及环境支持等方面推动高校教师的教学发展。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资源配置、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3):90-97.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16

      摘要 (2) HTML (0) PDF 307.42 K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生资源配置、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对实现区域经济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基于耦合作用机理,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对2005-2018年我国30个省份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研究生资源配置、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综合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09年左右有所回落。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呈平稳上升态势,但协调水平普遍不高且存在空间差异性,“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特征明显。在影响因素方面,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发展基础、市场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强度对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的阻碍作用。

    •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的要素结构与发展机制研究

      2021(3):98-102.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17

      摘要 (5) HTML (0) PDF 302.57 K (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缺少学术素养的理论指引,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回应研究生培养目标泛化的痛点问题,亟须深入探究研究生学术素养的框架结构及其发展机制,引领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对12位研究生导师进行深度访谈和质性分析,构建了“三个层次、十个维度”的硕士研究生学术素养的金字塔模型。三个层次分别指学术基础、学术思维和学术情怀,十个维度包括专业基础、研究方法、学术表达、合作沟通、自主学习、学术道德、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学术情怀。基于该模型,从知识载体、活动路径和学术共同体等方面阐述了学术型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发展机制。

    •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再建构与实施策略

      2021(3):103-108.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18

      摘要 (4) HTML (0) PDF 314.15 K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一流”建设将人才国际化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必须将学术英语能力培养纳入新的课程目标中,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基于Nation&Macalister的课程设计模型,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并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团队以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英人才。

    • >高等职业教育
    •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路径创新———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域

      2021(3):109-114.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19

      摘要 (3) HTML (0) PDF 486.36 K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也迎来新的历史契机。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单纯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无法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重大使命。近几年,由于服务需求变化、相关制度演进、技术进步作用等方面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不均衡状态被进一步强化,国家层面及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基本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强制性变迁的路径。从实践层面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还面临不少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强制性变迁路径,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基本制度,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服务组织体系,加快建设国家资历框架,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整合全国的研究力量协同攻关。

    • 区域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绩效评价———基于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

      2021(3):115-120.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20

      摘要 (2) HTML (0) PDF 237.57 K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基于《2019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服务贡献表”数据,借助R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广东省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绩效评价测算模型,依据就业状况、科研项目、社会培训等三个方面的九个评价指标对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绩效进行相关性检验、因子分析等得出社会服务绩效的评价模型,进而提出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 >思想政治教育
    • 面向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活动型思政课程研究

      2021(3):121-125.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21

      摘要 (1) HTML (0) PDF 207.64 K (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关键课程的思政课就要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构建活动型思政课程。通过增强学生参与活动型思政课程的体验,力求形成一种课内与课外相互促进、网上与网下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文章从构建活动型思政课程的逻辑必然性、系列举措、成效与反思等方面梳理华中师范大学构建活动型思政课程的一系列探索及思考。

    • 民族地区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价值及路径

      2021(3):126-130.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22

      摘要 (2) HTML (0) PDF 204.40 K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生态素养的提高不仅是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选择,还是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美丽中国的实现。民族地区极为重要的生态地位、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决定了民族地区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培育既要强化民族地区大学生生态素养资源供给,也要推进民族生态文化进课堂进校园,还要注意引导和启发自我教育,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 高校科技工作者政治认同的当代价值、内涵特征与培育策略

      2021(3):131-135.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23

      摘要 (2) HTML (0) PDF 202.91 K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第一生产力。为加快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需客观理解高校科技工作者政治认同的当代价值。高校科技工作者政治认同是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前提,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保证,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现实利益与政治实践是其政治认同的动力来源。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政治认同特点包含三个方面,即长期性与隐蔽性相统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合作性与传播性相统一。高校科技工作者政治认同培育有四种策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现实路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举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心理保障;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可靠方式。

    •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 行为主义学派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2021(3):136-140.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24

      摘要 (4) HTML (0) PDF 215.64 K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行为主义学派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颇具影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成瘾问题的研究到沃尔普的交互抑制理论与系统脱敏技术的提出,再到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疗法在个体与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当代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它对心理学自然科学式的研究传统,既是革命的旗帜又成为批判的靶子,但无论缺陷多大,仍瑕不掩瑜,尤其是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心理治疗中所作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 基于“三个导向”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设计与质量保障研究

      2021(3):141-145.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25

      摘要 (4) HTML (0) PDF 201.37 K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努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探索基于“素养导向”“问题导向”“合作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效供给,有利于达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 基于产出导向的大学英语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研究

      2021(3):146-151.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26

      摘要 (9) HTML (0) PDF 233.19 K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流课程”建设是办好一流专业的着力点,是实现中国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在阐释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内涵和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文章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框架,提出了建设大学英语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具体方法和有效策略,包括以输出为驱动的教学目标、以主题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多元”为特征的教学评价、以“金师”为目标的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

    • 新时代增强“基础”课教学关涉性的探索

      2021(3):152-156.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27

      摘要 (2) HTML (0) PDF 207.39 K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引领和指导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理论基地,其实效性、科学性的提高,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增强,都来源于其关涉性方面的深入,然而,关涉性在目前“基础”课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却是一个接近空白的环节,从指导性成果到可借鉴的经验也是“凤毛麟角文章结合这一问题,从其在“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入手,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增强“基础”课教学关涉性的方法与途径。

    • 交互主体性视域中的虚拟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创新应用

      2021(3):157-160.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21.03.028

      摘要 (2) HTML (0) PDF 173.34 K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虚拟实践教学是网络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选择、新形态和新向度。在媒体的工具性上,虚拟实践教学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理念、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课外实践方式上的诸多深刻而灵活的转型节点和增长节点。而通过“工具合理性”层面去深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更为纯粹的人文教育,其“主体性”这个基本范式在以网络新媒体为技术支撑的虚拟实践教学过程中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式,积极转型以推进在虚拟实践教学参与下的高校思政课创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黑龙江高教研究编辑部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地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南路1号       邮编:150025      电话 :0451-88060218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