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双一流”建设专栏
    • 例析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规划中的“外扩性”

      2019(12):1-5.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01

      摘要 (2) HTML (0) PDF 219.46 K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1世纪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世界一流大学纷纷根据自身实际适时调整发展“战略规划”,调整的“战略规划”普遍呈现出一定的外扩属性。在愿景与使命的表述中,主要集中在大学定位的世界引领性、公共决策的跨国响力、人才培养的国际一流性、科学研究的全球示范性等四个方面。具体的行为策略主要体现在“加强人员对外交流,形成球智力中心;构建跨国科研网络,增强知识创新能力;扩大社会服务范围,着力提升大学影响;推进质量世界顶尖,成为大学理典范”等四个方面。

    •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下课堂教学变革路径选择

      2019(12):6-9.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02

      摘要 (2) HTML (0) PDF 176.90 K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流本科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高校实现质量提升的本质要求。实现人才高质量输出,也维系高校与社会常态化、密切化联系与交往的基础。一流本科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在于培养一流本科人才。课堂教学变革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本质和目标实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流本科教育的中心和重点在于重塑课堂教学育人的首要地位,回课堂教学育人的根本初心,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阵地作用。从目前来看,课堂教学变革的实际推进面临课堂教学变革学校体制度设计落后、教师主体行为改进滞后、学生主体认知惯习固化、协同主体联动治理虚化等障碍。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加强顶层变革制度设计,明确课堂教学变革的导航仪;强化课堂教学育人初心,勾勒课堂教学变革的方案图;深化主体发实践认知,唤醒课堂教学变革的原动力;加强执行变革机制建设,落实课堂教学变革的责任单”应该成为高校推进课堂教学革的基本选择。

    • 一流本科建设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定位、反思及发展

      2019(12):10-13.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03

      摘要 (1) HTML (0) PDF 179.54 K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践育人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和实现方式。一本科建设下,高校实践育人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实践育人是新时代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建设一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渠道,也是提升高等教育力的关键手段。通过对当下高校实践育人的基本认识、运行机制、实现式和实际效果等进行反思,发现在推动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背景下,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性、高质量实践育人需求与高校实育人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突出,高校实践育人的作用与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对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支撑和引有限。因此,在推动一流本科建设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过程中,需要调整高校实践育人建设发展策略,即“着强化实践的基本育人意识、立足构建实践的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创新实践的有效育人形式、切实增强实践的实际育人效”。

    •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学生发展评价变革研究

      2019(12):14-17.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04

      摘要 (1) HTML (0) PDF 177.08 K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已经成为继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后国家层面提出的又一高等教育发展计划,其本质在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实现培养一流专业人才的根本目标。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一种精英化模式,而普通本科专业建设是一大众化模式。现有专业建设中的学生发展评价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和关键在于对现有学生发展评价理念、内容、标准和方式进行解构和重建,建立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相适应的学生发展评体系,更好地支持一流人才培养,发挥学生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朝着一流人才、精英人才的方向发展,实现一流本科业建设的最初目标。

    • >博士论坛
    • 2004-2016年我国4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学效率研究

      2019(12):18-23.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05

      摘要 (1) HTML (0) PDF 260.47 K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2004-2016年我国4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办学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政府拨款占总经费百分、生均经费的提高能减少投入冗余,而生均校园占地面积的增加则会增大投入冗余。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对各校办学从效率排名、决策单元参考频次及各年指标松弛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平稳有小幅波动,各校在办学效率与稳定性间存在不平衡现象。投入产出松弛量有所下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整体趋于合理。

    • 去行政化背景下现代大学制度的创新研究

      2019(12):24-28.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06

      摘要 (4) HTML (0) PDF 322.95 K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深化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通过建适用现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秉承现代大学精神和完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型内外部关系,完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大学制度,解决基于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创新现代大学制度的困,以健全新型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明确办学自主权、学术自由权和完善领导权,方能有效地助推加快“双一流”建设步,实现我国大学内涵式快速发展的目标。

    • 场域视角下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自我认同危机与消解

      2019(12):29-33.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07

      摘要 (2) HTML (0) PDF 214.74 K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存在自我认同危机,普遍表现为得过且过式的甘于平庸、暗流涌动中的消极抵抗或者退失据式的内心彷徨,对高校管理产生潜在、缓慢、持久的损害作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对于高校“学术场域”而,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因学术资本匮乏而成为“局外人”;对于高校“行政场域”而言,他们又因处于行政权力的末端而成“边缘人”;他们同时受到两种“场域”力量的压迫却又难以自拔而成为“尴尬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该立足“职业发”促进管理的专业化,立足“院校研究”提升管理的学术性,立足“以人为本”增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 >高等教育理论
    • 当代高校信息公开法治化建设:价值分析、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2019(12):34-38.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08

      摘要 (2) HTML (0) PDF 211.23 K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务公开法治化建设的号召,我国高校不断提升信息公开水平,并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公开制度,至个别高校还制定了相关配套制度,然而从信息公开实践来看,当代高校信息公开的实效并不理想,基本上处于探索和发阶段。通过对部分高校现行信息公开制度的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当代高校信息公开法治化建设还面临法律效力、内容度、实施操作以及法律救济等层面的困境,针对这些现实困境,提出当代高校信息公开法治化建设困境的突破路径。

    • 高层次人才研究四十年:热点主题与未来展望———基于CNKI数据库主题文献分析

      2019(12):39-43.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09

      摘要 (6) HTML (0) PDF 694.84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高层次人才为研究对象,以1978-2019年CNKI收录期刊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3.8绘制高层次人才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词频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挖掘出“高层次人才内涵”“高层次人才流动”“高次人才评价”“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四个热点主题和“‘双一流’背景下高层次人才研究”这一渐强性前沿主题。同时经文献二次梳理发现:高层次人才研究在研究对象界定、研究内容选取、研究维度确立、研究方法应用方面粗具成效,未来研重点应在高层次人才稳定与评价方面持续着力。

    • 高等教育信息化政策变迁理论研究综述

      2019(12):44-49.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10

      摘要 (2) HTML (0) PDF 248.86 K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变迁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面对高等教育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何从政策端输血,将信息化置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不断优化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广度和实施深度,积极回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环境的极高的信息化诉求。当前,国内外学界关于高等教育信息化政策变研究的较少,发展时间短,可供参考的文献并不多,文章从国内、国外学者对于政策变迁理论、教育政策以及对高等教育政和高等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研究视角进行文献梳理,对已有文献进行述评。

    • >高等教育管理
    • 我国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问题透视

      2019(12):50-53.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11

      摘要 (2) HTML (0) PDF 180.04 K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既是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内容范畴,也是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必要路径。由于各面的实践不够成熟,因而显现出诸多问题。文章论证了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价值意义,分析政府购买高等教育服实践中的问题,意图从政策建议角度提出推进政府购买高等教育评估服务的策略。

    • 基于TOPSIS法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地区差异研究

      2019(12):54-59.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12

      摘要 (3) HTML (0) PDF 256.09 K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失调问题日益显著。文章采用TOPSIS方法测度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水平,在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水平区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地区差异。研究发: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水平表现出趋于平稳发展的特点,但是区域发展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与域经济发展协调度普遍较低,失调情况比较严重,并且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的状况普遍存在。

    •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困境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2019(12):60-64.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13

      摘要 (4) HTML (0) PDF 208.99 K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成为一种重要而强烈的趋势,分析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困境的原因对于推动和促进地方本科校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看,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困境在于“在制性要素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办学的制度惯性与政策规制供给的不足;在规范性要素方面,研究型大学规范的固化与应用术大学规范的缺失;在文化—认知性要素方面,研究型大学的神话与职业教育的认知偏见”。重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合法性,应系统构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应用技术大学的角色期待,凝聚应用技术大学共同认知。

    • 教师晋升政策改革的“镜像”化及其警示: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案例研究

      2019(12):65-70.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14

      摘要 (3) HTML (0) PDF 245.55 K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尔巴纳—香槟分校的教师晋升政策改革具有明显的镜像政治色彩。通过对这所世界一流大教师晋升政策改革的实地调研,考察十年间政策实施的效果。“镜像”化的教师评价政策虽然可以给予大学及其基层学术织更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具有对大学传统自治守护的功效,但基本流于形式且相对无效。为了避免政策“镜像”化带来的面效应,我国大学在制定教师聘任政策时需要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问题确认与议程设定,实现政策目标—手段理指向与精确匹配,增加政策合法化的信息公开与实质效果。

    • 协同育人视域下的高校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2019(12):71-74.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15

      摘要 (2) HTML (0) PDF 181.45 K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从知识创新这一概念切入,结合高校开放式发展及其协同育人机制,概括其高度开放的、多主体参与的、异质作的本质内涵,同时结合当前高校知识创新在协同育人这一目标所设定的标准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归因分析,有针对性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高校知识协同创新的路径。

    • 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2019(12):75-78.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16

      摘要 (8) HTML (0) PDF 180.23 K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时代下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内容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客观趋势,但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薄弱,要表现在利益诉求的意识培养薄弱、表达渠道不健全、反馈处理程序不及时。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的治校理念落后、培方式呆板,管理体制落后、服务意识淡薄,反馈功能弱化、监督追责乏力”。所以,有针对性地从树立全方位的意识培养、建多领域的表达渠道、建立立体化的反馈程序等三个环节入手,优化完善大学生的利益诉求机制。

    • >教师教育
    • 论大学教师教育者专业实践的改善及其实现路径

      2019(12):79-83.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17

      摘要 (5) HTML (0) PDF 214.79 K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师教育作为培养师资的专业性教育,使命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师资。教师教育者专业实践的改善是教师教育者专化的基本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诉求,是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大学教师教育者专业角色的特质及其专业任的实现,是其专业实践改善的价值。探索大学教师教育者专业实践改善的路径,需要教师教育者自身认同专业角色提升业实践改善的自主性,合作共同体需要为教师教育者改善专业实践提供平台,教师教育政策需要明确教师教育者专业学术位彰显其专业实践的价值,教师教育机构需要建立外在规约和外部支持环境引导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实践,各方力量需要集而为。

    • 美英澳教师教育政策的共性研究及启示

      2019(12):84-88.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18

      摘要 (5) HTML (0) PDF 217.37 K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英澳等三国围绕“提高教育质量”颁布了一系列教师教育改革政策,对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通对美英澳等三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梳理与比较,发现三国政策既各具特色又具有很多共性,重点体现在“政策导向推动教师育改革创新、立足职前完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构建标准促进教师教育质量提升、强化合作优化教师教育实践环节、关注公实现教师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对于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改革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从失范到示范: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审思

      2019(12):89-92.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19

      摘要 (4) HTML (0) PDF 181.41 K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师德在教师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师德建设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部分教师存在的师德失范问题,还有利于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容置疑,当前新时代教师师德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为社会公众对师德的认识存在误;师德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其实效性较差;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较低,工作态度不端正;部分教师内在德性缺乏,外在规淡薄。因此,需要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师德;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培训指导标准,落实培训效果;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教师内在德性的培养,加强外在规范的学习。

    • >高等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意义、问题与路径

      2019(12):93-96.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20

      摘要 (5) HTML (0) PDF 176.86 K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以质量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扮演着重要角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高职教育才培养改革提供了价值引领,为教学实践改革提供了行动示范,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提供了坚强保障。在高职教育改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凸显出高水平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实践环节严重缺乏、学生获得感不强等问。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进程出发,高职院校要着力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认识,选配强师资队伍;加强教学方法培训指导,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呈现形式;加强课堂思政与学生思政的融合,做实思想政治理课实践环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服务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 产业体系调整布局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12):97-101.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21

      摘要 (3) HTML (0) PDF 206.15 K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新的产业结构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地调整与改善。这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以及办学模式提出新要求。就我国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现实状况而言,存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入职后的工作现实联系不紧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合理、人才培养模式僵化等问题。基于新产业体系构建背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可以从调整人才培养理念、调专业结构、打造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建立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变革,为新形势下国家经济发展提一定的人才资源支撑。

    • >思想政治教育
    •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导向型教学探析

      2019(12):102-105.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22

      摘要 (5) HTML (0) PDF 380.05 K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究导向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现象为索引,以聚合资源解决问题为目的,倡导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转变,在思想政理论课教学研究中要积极推动学生端、教师端的优化,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层次的价值引领力,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 整体化立德树人的时代特质及其实践路径

      2019(12):106-109.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23

      摘要 (4) HTML (0) PDF 183.81 K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向。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理性回归,是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及三全育人”在内的整化人才培养的核心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不断创新整体化立德树人实践路径,既是时代中国教育的重大理论课题和亟待落实的实践课题,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勇于担当的责任和使命。

    • 新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制的根本理路

      2019(12):110-113.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24

      摘要 (5) HTML (0) PDF 176.00 K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要以习近平青年观为理论支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实践遵循,有序实现青年大学生体的思想政治引领。新时代,准确研判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与价值观现状,将新思想、新理论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工作育人全过程,以育人体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需求侧问题,探索新的有效育人路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理路。

    • >创业与就业
    • 《大学生创业意向问卷》编制及对创业教育的启示

      2019(12):114-119.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25

      摘要 (3) HTML (0) PDF 965.81 K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结构与特征,基于意识渐进性理论编制了《大学生创业意向问卷》。研究发现大生创业意向按意识性由低到高可分成三个维度,即内隐倾向、外显倾向、创业行为。所编制的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前后测的体创业意向显著相关,重测信度系数r=0.869,p<0.01;反映内部一致性信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9。问卷有良好的度,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总体创业意向显著高于无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在内隐倾向和外显倾向维度上平均得显著低于已毕业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运用该问卷可测评大学生在不同意识性层面创业意向的现状与特征,依据创业意向识性渐进发展的三个维度可开发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

    • 产业转型升级下高校专业结构优化与大学生就业协同关系研究

      2019(12):120-125.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26

      摘要 (6) HTML (0) PDF 253.57 K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济的产业转型与高等教育是一种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互动关系,产业转型升级容易导致高校人才资源的就业位及人才紧缺。文章选取2010-2018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加入相关影响变组成的模型,分析产业升级、专业结构合理性对就业的影响。实践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第一产业正逐步降低对从业人员吸引力;第二产业的就业比例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其产值比例正在降低;第三产业对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快速提升,从业员比例越来越大。总的来说,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大学生就业之间为正相关,且回归结果显著。从中可以看,大学生就业会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加快而不断提升。专业结构合理化回归显著,能够积极地推动大学生就业,想要实大学生就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通过高校专业结构优化得以实现,专业结构优化与就业是相互促进的,专业结构可促进业,就业率好可进一步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

    • 城镇化进程中的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结构研究

      2019(12):126-130.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27

      摘要 (4) HTML (0) PDF 319.59 K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形成了新的职业价值观,为探究其现状进行深度访谈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毕业职业价值观结构有自我特质需要、成长发展需要、福利保障需要、工作环境需要、声望地位需要、自我价值需要、家庭情感维需要、文化维护需要等8个维度、44个条目。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价值观结构模型表明:福利保障需要是毕业生职业价观的基础,在得到满足后,有6个维度递进式出现,而自我价值实现将成为终极价值需求。

    •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演进、研究与突破

      2019(12):131-134.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28

      摘要 (5) HTML (0) PDF 185.77 K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演进历经多元发展与固化同质,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指向教学范式与实践指导,契新时代创业大学生特点与需求是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变革的内在动因。高校创业教育探索和实践,需要在不断的反思中调,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立涉及理念、操作、制度、教师、课程等多重转型,模式的突破与革新需要综合协调各生态因,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 从单向走向立体: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代转型探论

      2019(12):135-138.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29

      摘要 (6) HTML (0) PDF 180.04 K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环节,针对高校现有创业教育的原因溯源分析,分析有关影响大学生技创新意识的内外因素,并建构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建议,为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参考。

    • 就业质量提升导向下大学生就业样态审视

      2019(12):139-142.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30

      摘要 (5) HTML (0) PDF 180.49 K (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就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和谐以及政治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人,其就业质量关乎国家发展进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大学生就业问题,并出台诸多关乎就业质量提升政策文件。在此就业质量提升导向下,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呈现多样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人数、就业市场、互联行业以及创业环境等四个方面。而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因素较为复杂,但可将其分为个人、单位、高校与地区等四大因素。多样态就业环境与诸多影响因素干扰下,大学生可通过跟紧国家政策导向、加强职业规划学习、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以及转就业视角等途径完成自我职业生涯选择,实现高质量就业。

    •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 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状态研究的方法探析

      2019(12):143-148.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31

      摘要 (8) HTML (0) PDF 244.17 K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任何“教”的变革、“学”的创新,都必然始于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分析和评估。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下,课堂教学改革、教与学的研究一定离不开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参与。文章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成果、现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介绍了近十年来兴起的、在教育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学习分析技术,提出研究者可以利用视频控、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将课堂内与课堂外学习数据有机结合、更多采用多模态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方法交互贯通,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最终实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和教育评价。

    • 基于SACA分析的中美翻转课堂关键性差异及启示

      2019(12):149-152.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32

      摘要 (4) HTML (0) PDF 184.49 K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翻转课堂”成为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影响日益广泛,正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文章基于ACA即从教学结构、教学活动、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分析来比较中美翻转课堂关键性差异,并从“五个突破”入手,探究中美转课堂差异比较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为实现翻转课堂本土化优质发展提供可行性。

    • 混合式教学理念下大学英语师生“双师”教学模式研究

      2019(12):153-156.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33

      摘要 (3) HTML (0) PDF 182.03 K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混合式教学理念是当今教学理念的一种创新,提倡将网络学习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师生“双师”教学法则是新的混型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在课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参考和学习,学生在课前备课,然后在课堂上充当教师的角色传授知识,堂上随时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并于课后进行总结,重新整理归纳课件,最后上传网络提供给学生学习。

    • 预设与生成:充满生命活力高校课堂教学的探索

      2019(12):157-160. DOI: 10.19903/j.cnki.cn23-1074/g.2019.12.034

      摘要 (4) HTML (0) PDF 184.21 K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课堂教学的“沉默”和“单声道”现象促使我们反思,是否有完整的预设作为支撑,是否有观看“表演”的“观”,是否有以学生学为中心的预设。课堂教学是生命个体不断生成的活动,课程内容是师生不断建构体验的课程,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在场互动的过程,因此,需要回归以大学生的学习为重心的预设,回归以师生共生共长为目标的生成,构建师生学共同体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促进教师更好地完成新时代的教育使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黑龙江高教研究编辑部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地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南路1号       邮编:150025      电话 :0451-88060218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