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博士论坛
    • 法人产权: 现代民办大学制度建设的要义

      2018(2):1-4.

      摘要 (1) HTML (0) PDF 174.82 K (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产权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核,《民办教育促进法》新法中非营利性民办大学法人财产权的明晰和举办者治权的规范,为现代民办大学制度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现代坐标。基于产权对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影响,可以围绕民办大学法人产权角度,从民办大学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制度法制化以及构建多元产权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探索建设现代民办大学制度。

    •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及其提升策略

      2018(2):5-7.

      摘要 (1) HTML (0) PDF 147.31 K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吁求中值得被格外关注。当前,大学创新教学在开展中出现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不足。大学创新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行动研究,同时行动研究也是提升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根本途径。只有进一步提升行动研究的规范性,走向合作,将成果纳入公共批评视野,关注学生体验,才能切实提升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进而推进大学创新教学的开展。

    • 高校教育院系设置类型及其思考

      2018(2):8-12.

      摘要 (2) HTML (0) PDF 288.17 K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教育院系组织设置有“学科独立式”“学科分立式”“学科叠加式(包含式)”“学科组合式”“学科依附式”等五种样式,学科横向组织结构呈现“纺锤形”,学科职能结构呈现较为典型的“三角形”,组织与职能结构表面上呈现出不一致。而实质上,这反映出高校内部教育学学科地位有待加强、学科群内部分立状态明显、学科发展专业程度不平衡等问题,基本体现了学科发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教育院系设置和建设需要明确组织和职能定位,发挥学科优势,不断凝练学科特色,维持学科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一流教育学学科的建设目标。

    • 多视角下研究生教育本质探析

      2018(2):13-16.

      摘要 (2) HTML (0) PDF 176.38 K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生教育本质关乎什么是研究生教育,它把研究生教育与其他层次教育区别开来,表现了研究生教育固有的、稳定的、深层的特性。文章梳理了学者们关于什么是研究生教育的论述,基于纵向横向多视角探析了研究生教育的一般特性。总结与归纳研究生教育的一般特性,即研究生教育本质:首先,为开展科学研究的“探究性”;其次,为教育过程的“专业性”“创新性”“学术性”;最后,为教育层次的“精英性”“高层次性”“自由性”等。当前及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必须以这些本质特性为逻辑起点与目标使命,有效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 >高等教育理论
    • 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反梯度推移发展策略

      2018(2):17-20.

      摘要 (4) HTML (0) PDF 176.19 K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梯度推移发展中,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存在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教育资源供求矛盾大、教育机会不公平等问题。反梯度推移发展为解决梯度推移发展产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实施反梯度推移发展,要求京津冀三地要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京津冀都市圈共享师资,解决河北师资问题;同时加强顶层设计,为反梯度推移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 大学学术资本生成的实践逻辑解析

      2018(2):21-25.

      摘要 (2) HTML (0) PDF 208.47 K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学术资本生成,即为学术资本的动态形成、生长的活动过程。大学学术资本生成是理性的活动,更是实践的活动,实践有自身的逻辑,这种逻辑依赖于行动者的“实践感”,真正影响实践活动的是实践逻辑。大学学术资本生成的实践逻辑,即是学术场域、学术惯习、学术制度、学术资本等因素在学术人的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实践图式。

    • 研究型大学教育学二级单位的发展定位: 科研竞争力的视角

      2018(2):26-29.

      摘要 (2) HTML (0) PDF 731.58 K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9所研究型大学教育学二级单位的论文数、被引数、项目数进行聚类分析与量化比较。研究发现:研究型大学教育学二级单位的定位分为三类:“侧重学科导向”“学科与服务均衡导向”“侧重服务导向”;典型案例中两个二级单位确定的定位与实际定位均出现了不一致。研究启示包括:各教育学二级单位需形成明确的定位;可依学科科研竞争力确定大致的定位及所属的大类,并据此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整自己的定位。

    • 我国民办高校期权激励的法理基础和政策建议

      2018(2):30-33.

      摘要 (2) HTML (0) PDF 177.75 K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从国家相关政策意见的制定、人才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等方面对我国民办高校期权激励机制法律基础的分析,以及对法人治理结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的研究和目前民办高校期权激励机制的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即立法不到位、实践经验匮乏、辐射对象范围狭窄。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政策建议:优化法律法规提供充分保障,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深入研究,用国际化视野指导实践,以期为完善民办高校期权激励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商人在近代高等教育场域中的作用及其启示

      2018(2):34-37.

      摘要 (3) HTML (0) PDF 184.57 K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代中国时局剧变,工商业发展迅速,商人力量增长。商人批判传统教育,对高等教育权力诉求明显增强,在教育思想与实践方面进行探索。近代商人在高等教育场域内话语权逐渐增强,促进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以此为鉴,我国当前教育改革要科学回应商人等对合理的教育诉求,发挥其积极作用,以促进教育发展,但也要给予适当监督指导,防止其短视行为对教育的不利影响。

    • 论高校在黑龙江音乐文化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2018(2):38-40.

      摘要 (2) HTML (0) PDF 146.24 K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音乐文化的视角来看,黑龙江具有丰富的历史、区位、教育和硬件等资源,开发音乐文化对黑龙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黑龙江的音乐文化开发也面临诸多的不利条件,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黑龙江高校应当充分利用教育文化平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门理论研究、大众审美养成、中外交流合作、产业链形成和开发等方面助力地方音乐文化的开发,切实发挥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 >比较高等教育
    • 美国高教认可制 2. 0 版解析及启示

      2018(2):41-45.

      摘要 (1) HTML (0) PDF 215.15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高教认可制(accreditation)的实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谓目前世界范围内发展最为多元而且成熟的评估制度。它以民间力量为主,旨在对受认院校进行认证,从而保障和提升其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质量。文章梳理美高教认可制的历史缘由,对新的2.0版与其前身版本的内涵做出对比,并评析此新版认可制所存在的问题与其未来趋势,以期镜鉴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

    • 基于世界大学排名面板数据的中外一流大学师资比较

      2018(2):46-52.

      摘要 (0) HTML (0) PDF 267.36 K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在于能够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借助世界大学普遍参考的四大排名体系中的师资指标与排名数据对世界大学排名前20位的学校与我国进入排名最前的3-5所学校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大学师资队伍的短板主要在于以师均论文被引、教师在国际顶级期刊的发文量和获得国际大奖的数量为主要考核点的教师科研水平方面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较大,内地高校国际师资比例与层次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一流大学建设中尚缺乏一流师资队伍成长的制度环境与组织生态。为此,建议国家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尽快落实管办分离和学术权力下放政策,注重学术人才成长的土壤培育和保护,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聚合国际化人才并激发跨文化交流的创新力,逐步形成一流师资的内生机制,推进国内一流大学建设进程。

    • 美国高校在线教育的最新发展及启示

      2018(2):53-56.

      摘要 (1) HTML (0) PDF 178.13 K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7年5月,美国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线教育联盟发布题为《数字学习指南:远程教育注册报告》的年度报告。这是在线教育联盟自2003年以来发布的关于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的第14份年度报告。文章从2017年的年度报告概况入手,从美国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现状、推动力及发展瓶颈等方面进行解读,并借鉴美国的经验对我国高校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

    • 国外校际合作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2018(2):57-60.

      摘要 (3) HTML (0) PDF 176.69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北美和欧洲两种教育体系高校校际合作项目比较研究,分析并发现高校校际合作的有效模式,并引导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高校间的合作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和人才培养的优势互补。高校应通过确立国际化教学理念,探索“开放化”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共享化”的政、产、学、研融合平台,构建“多元化”的校际校友联盟,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 >高等教育管理
    •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政府、高校、市场协同机制研究

      2018(2):61-65.

      摘要 (0) HTML (0) PDF 201.72 K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是转变高校发展方式,破解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结构性失衡、体制性不顺和财政性效率不高等弊端的关键所在。供需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两面,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供给和需求主体二者角色定位和权责的基础上,构建政府、高校、市场等三者平等对话和通力协作的机制。

    • 中部地区本科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投入的贡献分析

      2018(2):66-70.

      摘要 (2) HTML (0) PDF 216.30 K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利用TOPSIS法对中部地区公办本科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产出做出评价,结果发现,科研产出整体情况表现不佳,差距较大;然后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实证发现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投入对产出的贡献不高,研发经费当年拨入的贡献最大。就科研投入贡献而言,湖北省整体情况最好,安徽省和江西省表现较差;综合类、师范类、财经类高校整体情况较好,农林类、医学类、其他类高校表现较差;“985”高校整体情况最好,其他公办本科高校整体表现较差。

    • 对我国现行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审视和反思

      2018(2):71-75.

      摘要 (2) HTML (0) PDF 339.19 K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日趋完善,形成竞争与普惠并存的多元混合型资助模式,资助的经费规模、资助力度、受益人群均呈扩大、增长态势,有效地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以及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同时,也存在资助是否充足、高效、可持续及育人性问题,为此,需要在经费筹措上加大社会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优化资助结构提高资助效益,健全贫困生认定机制实现精准帮扶,健全防范机制使资助政策具有可持续性,强化考核评估增进育人价值。

    •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多动力差别化评价认知度分析

      2018(2):76-79.

      摘要 (3) HTML (0) PDF 179.14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地方本科院校中一直存在对教学质量评价认知不清和实践不到位等问题,严重阻碍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职业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实行“多动力差别化”教学质量评价,既是地方本科院校内部由单纯注重对教师的管理向全面关注教师职业发展转变的重要方式,也是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中教学质量管理理论发展和实践深入的必然要求。多动力差别化评价理论作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具有广泛的适用基础。

    • 第三部门参与机制:大学生就业的另一种路径思考

      2018(2):80-83.

      摘要 (1) HTML (0) PDF 174.77 K (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广受关注。政府失效、市场失灵,为第三部门参与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可能。第三部门参与机制具有使命特征、适切性、传带性和协同性,这些特征都有助于第三部门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就业需求原理、就业供给原理、就业服务原理和就业救济原理是第三部门参与机制作用发挥的载体。然而,这种参与机制也存在理论和现实上的不足,需要政府和市场加以完善和支持,相互配合,构建更有效度的第三部门参与机制。

    •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 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自我妨碍的中介作用

      2018(2):84-88.

      摘要 (1) HTML (0) PDF 210.86 K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110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自我分化、自我妨碍与学习倦怠的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分化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性别和是否贫困生上的差异显著;自我妨碍与学习倦怠程度总体较低,在是否贫困生上的差异显著。自我分化、自我妨碍和学习倦怠互相具有显著的相关;自我分化和自我妨碍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妨碍在自我分化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 大学生自然联结现状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8(2):89-93.

      摘要 (2) HTML (0) PDF 281.52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际关系在个体抑郁情绪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尚未有研究探讨人与自然关系是否会影响个体抑郁情绪。对此,文章采用问卷法通过对360名大学生调查,从而考察自然联结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并考察孤独感与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大学生自然联结存在性别差异,并对抑郁情绪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然联结可以通过孤独感和自尊的中介作用对大学生抑郁情绪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三条路径,即孤独感的中介作用、自尊的中介作用以及孤独感和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在城镇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增强与自然的联结感是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一项重要方式。

    • 专业兴趣与深层学习方式在大学生主动合作学习与学业收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

      2018(2):94-98.

      摘要 (2) HTML (0) PDF 286.71 K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黑龙江省六所省属重点本科院校的22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该群体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业收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对学业收获的直接效应显著;专业兴趣和深层学习方式在主动合作学习对学业收获影响中的间接效应显著,二者的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1.2%。因此,专业兴趣和深层学习在主动合作学习对学业收获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 >教师教育
    • 教师整合技术与伦理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

      2018(2):99-103.

      摘要 (1) HTML (0) PDF 674.19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知识结构的复杂性。舒尔曼认识到教师知识构成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概念,米什拉等人认识到技术支持教学环境下还需要考虑技术知识的作用,提出教师知识的TPACK概念框架。文章在TPACK概念框架基础上,引入教师专业伦理知识,提出整合技术与伦理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TPECK),并详细论述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希望能够为教师的知识研究和教师教育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框架。

    • 转型期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2018(2):104-106.

      摘要 (2) HTML (0) PDF 143.63 K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方高校转型是高校学术功能和教育功能一次重大的再分化和再调整,与之相伴随的是地方高校教师职业理念和职业形态的转型与重构,从与低层次学术性高等教育相匹配的形态转向与高水平应用性高等教育相匹配的形态。为了加快地方高校教师队伍转型并保证转型的质量,地方高校应完善聘用和准入制度,强化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建立教师转岗、再培养制度,并推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 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身份焦虑及其文化建构

      2018(2):107-110.

      摘要 (2) HTML (0) PDF 219.62 K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与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型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型依赖其专业身份的文化建构,从外在身份赋予到内在文化创生的专业身份建构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存在先赋性身份焦虑、结构性身份焦虑与建构性身份焦虑,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文化、建构可以身份互塑的关系文化、形成能够转识成智的实践文化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化解身份焦虑继而进行文化建构的关键。

    • 外语教师双重文化身份的定位与作用

      2018(2):111-113.

      摘要 (1) HTML (0) PDF 145.92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化身份是某一文化群体对其自身文化归属的认同感。文化身份具有多元性、继承性、发展变化性等特点。文化身份既可以在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自然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积累文化知识和逐渐接受外来文化而获得。我国的外语教师由于在中国本土文化环境成长,自然具有本土文化身份;同时,多年的外语学习和教学使他们逐渐获得外来文化,令其具有外来文化身份。这样,外语教师就具有双重文化身份,他们既是外来文化的传播者,也是本土文化的传承者。外语教师在课堂中的文化身份的正确定位有助于帮助学生消除学习外语和外来文化的陌生感,提高学生跨文交际能力和弘扬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最终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 高校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实施路径

      2018(2):114-117.

      摘要 (1) HTML (0) PDF 175.37 K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外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虽然在多学科展开,但在我国对以外语教师为对象的实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产生和发展、作用出发,分析在国际教育一体化、国内高教改革和“互联网+”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在我国高校构建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选择的路径及当前研究成果。

    • >思想政治教育
    • 高校“德法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8(2):118-121.

      摘要 (1) HTML (0) PDF 176.33 K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德法共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德法共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强化“德法共育”是应对新时代新矛盾的迫切要求,是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定,也是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实际需要。推进“德法共育”既有理论上的基础,也有实践上的依据。高校应高度重视“德法共育”,针对“德法共育”方面的不足,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 全主体交往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2):122-125.

      摘要 (2) HTML (0) PDF 176.50 K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高校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缺乏对交往主体内涵的系统性界定,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存在主体性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文章以马克思交往理论和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为基础,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主体”内涵,分析了全主体交往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亚第一课堂”为载体的对话与沟通教育机制;以互联网信息平台“虚拟社交”为载体的关注与理解教育机制;以学生内部“自组织学习”为载体的参与和体验教育机制;以教育者内部“角色渗透”为载体的关怀与发展教育机制。

    •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吉林省高校样本的调查与分析

      2018(2):126-129.

      摘要 (0) HTML (0) PDF 184.21 K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是促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以吉林省高校为样本,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知识掌握得不全面,具有忧患意识,行为较为积极,其生态文明素养教育层次较低,素养在性别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素养与知识、意识、行为和教育呈正相关。高校应通过生态文明的校园环境、教学内容、教育实践活动等途径来改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教育现状。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发展难题、破解途径及保障

      2018(2):130-132.

      摘要 (2) HTML (0) PDF 144.84 K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和问题。面对变化的社会新矛盾,面对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化的新征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也面临保持教学准确性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实、教学严肃性与教师价值理念多元化、教学有效性与学生需求多元化等矛盾。文章从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扎实开展实践课程等三个层面着力分析了破解难题的途径,并提出保障措施。

    • >大学文化
    • 符号消费视角下当代大学生消费亚文化的建构

      2018(2):133-135.

      摘要 (1) HTML (0) PDF 146.02 K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商品的符号属性愈发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关注。符号行为消费与大学生的消费亚文化密不可分,是学生行为自觉与文化趋同的表征。符号消费的本质是身份认同和阶层重构,符号消费的动机在于追求个性和异化,符号消费的助推力是大众传媒,符号消费是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失范过程。符号消费视角下当代大学生消费亚文化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建构:权衡符号价值,导向理性消费;崇尚个性差异,凸显主体自我;规范大众传媒,树立审美理念;推崇主文化,重塑消费亚文化。

    • 大数据与高校诚信文化传播的联动研究

      2018(2):136-139.

      摘要 (2) HTML (0) PDF 177.92 K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数据创设高校诚信文化传播的新生态,主要表现在为诚信文化传播带来新的结构范式、方法论、视角、空间、理念和反馈机制。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特征,将大数据思维融入高校诚信文化传播,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提升高校诚信文化传播力的路径,是增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高校诚信文化建设实效性的新的生长点。

    •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背景下本科法学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2018(2):140-143.

      摘要 (1) HTML (0) PDF 174.48 K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考试以服务法治实践为导向。本科法学教育由于培养目标模糊、教学评价机制欠妥、教学资料、方式实践性阙如与教师知识结构固化等原因面临脱离法治实践的危机。法学教育的突围应以整体、重点思维为原则,设置复合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接地气”并激发潜能的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打造提升学生法治实践能力的开放式课程教学体系、深耕饱含实践性与生命力的教学资源库、优化从“满堂灌”到“满堂彩”的课堂教学方式。

    • 整合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双课制”教学:模式、理论和优势

      2018(2):144-147.

      摘要 (1) HTML (0) PDF 256.74 K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学生就业市场化对高师院校教学活动提出高标准要求,对实践能力的倚重要求高校教学加快实施“实践转向”。实践转向不但是时代的需要,而且契合多项教育原理。为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双课制”教学。“双课制”教学主要由六大环节组成,襄助于六种辅助机制,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契合多种教学原理,而且兼具讲授式、探究式和信息技术系列等多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如此既能全面系统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又能较好地解决长期困扰教育学教学的四大问题。

    • 文化—互动范式: 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2018(2):148-151.

      摘要 (2) HTML (0) PDF 172.50 K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传播载体和内涵表征。高校英语教学是丰富跨语言知识和提高跨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其改革需突出与跨文化的深度融合。以跨文化为研究视角,根植于语言学和文化学,聚焦英语教学范式与跨文化的内在辩证,将“文化—互动”范式作为高校英语教学走向文化自觉的问题导向,着力于教学主体、学科性质、教学价值取向、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五个范畴,是教育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 大学英语课程群建设的探索

      2018(2):152-155.

      摘要 (2) HTML (0) PDF 247.12 K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既给大学英语教育带来机遇,也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挑战。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单一,教学理念滞后,很难激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其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学习者本身的学习需求。因此,英语教育应该将工具性、人文性和专业性融合统一,开发并建设大学英语课程群,以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为基础,将通用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以移动互联技术为平台,充分利用优秀的教育资源,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教师讲授+自主探究+师生讨论”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综合全面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及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从而激发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外语综合实践能力。

    • 论大学英语教改中的课程结构变革

      2018(2):156-160.

      摘要 (2) HTML (0) PDF 205.62 K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长期的一线课堂教学观察与调研以及对近年有关大学英语改革文献的分析,文章提出将一个历来为学界所忽略的教改环节———课程结构,作为大学英语教改抓手的主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大学英语课程项目化重构的可行性建议。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黑龙江高教研究编辑部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地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南路1号       邮编:150025      电话 :0451-88060218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