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双一流”建设专栏
    • 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现代大学制度的诠释与建构

      2018(11):1-5.

      摘要 (3) HTML (0) PDF 209.52 K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学发展尤其是一流大学发展,究其本质就是一部现代大学制度发展史。“双一流”建设给我国大学制度创新提供政策契机,并明确规定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即在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语境下的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诠释,不难发现我国当前归根结底就是行政化掌控下的大学制度,并衍生和外化出行政权力异化学术权力、行政级别外化学术级别以及行政文化渗透学术文化等乱象。为因应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回归学术本位,克服观念障碍、制度障碍、利益障碍以及管理障碍,从多角度、多方面着力建构现代大学制度。

    • 内涵、关系与走向:双一流建设的国际化与民族化

      2018(11):6-10.

      摘要 (4) HTML (0) PDF 203.71 K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重点大学建设阶段、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阶段以及双一流建设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其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内涵与关系虽然有着不同的表征,但整体而言,模仿与移植一直是建设的主要路径与手段。进入双一流阶段,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成为其建设指引,而要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应努力实现两个转向: “办在中国的大学”向“长在中国的大学”转向,从“被化”向“化人”转向,进而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的话语权和引领作用。

    • >军民融合教育专栏
    • 美国高校军民合育军事人才:价值取向、逻辑演进及启示

      2018(11):11-15.

      摘要 (2) HTML (0) PDF 211.54 K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军民合育军事人才是美国依托普通高校为军队培养输送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美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梳理和分析美国近二百年军事人才合育历史可以发现,尚武强军、军民一体、持续改进和多元治理是军民融合育才的主要价值取向,先后经历形成期( 立国) 、确立期( 富国) 和强化期( 强国) 这一逻辑演进过程。美国军事人才合育经验对我国新时期军民合育新型军事人才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 >博士论坛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高校教材建设研究:历程、进展和趋势

      2018(11):16-22.

      摘要 (2) HTML (0) PDF 267.67 K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材建设研究经历重启、深化、反思、发展、分化等五个阶段,研究者对高校教材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理念和目标,内涵、原则和问题,高校教材建设与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关系,国外高校教材建设经验及其与中国高校教材建设的比较等展开研究。我国高校教材建设的研究将朝着以教学论为轴心辐射多学科的高校教材理论研究,以实践为动力聚焦高校、专业、课程的特色研究,以科学为导向综合多样方法的系统研究的方向推进。

    • 英语母语者和非母语者教师对比研究

      2018(11):23-30.

      摘要 (3) HTML (0) PDF 312.03 K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引进大量外籍语言教师,认为外籍教师比本土教师更适合英文教学,因此有关理想英语教师究竟是本土还是外来教师的争论日益受到关注。综合近三十年有关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对两类教师的对比研究后发现,教师和学生认为二者各有优劣势,而管理者仍将母语者身份作为招聘的重要标准之一。虽然仍存在歧视英语非母语者的现象,但他们有独有的优势,同样能成为优秀的英语教师。因此,母语者身份并不是理想英语教师的唯一标准。高校在招聘英语教师时应关注教师的语言水平和专业能力,并发挥两类教师各自优势来开展合作教学。

    • 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从院校评估到专业认证

      2018(11):31-34.

      摘要 (1) HTML (0) PDF 308.82 K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产品供给过程,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周期长等原因,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间必然存在结构性矛盾。美、德等发达国家通过专业认证管理模式缓解了这一矛盾; 而我国的院校评估管理模式虽然提高产出效率,但不能实现配置效率。基于此,我们提出借鉴国际经验,实施院校评估和专业认证内外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通过完善反馈机制、扩大利益相关者自主权、提高协会参与度等方式,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高校的专业认证工作。

    • >高等教育理论
    • 学习模式的转向:一道隐含的“高考附加题”

      2018(11):35-40.

      摘要 (3) HTML (0) PDF 238.81 K (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2 名大四本科生的访谈资料,运用现象描述分析识别出游离的学习模式、成绩导向的学习模式和意义导向的学习模式,结果发现: 本科生的学习模式为意义导向时满意度水平高、为游离时满意度水平低; 大多数受访者在大一时期处于成绩导向的学习模式,随着年级升高,尽管成绩导向学习模式的人数减少、意义导向学习模式的人数增加,但游离学习模式的人数也在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高中与大学的学习文化差异是本科生学习模式及满意度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促进本科生转向意义导向的学习模式是我国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 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十六年

      2018(11):41-46.

      摘要 (6) HTML (0) PDF 235.07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尚未成熟,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生命教育内涵、目标以及途径等方面。研究困境主要体现为: 研究范围有限,视域褊狭; 研究内容较浅,整体性不够; 研究方法偏重描述,实证运用缺乏; 研究体系不健全,学术争鸣不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拓宽研究视角,提升研究手段; 丰富研究内容,深化实践探索; 加强理论创新,鼓励学术探讨; 延伸主体视角,建构“四元”模式。

    • 多元文化冲突下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多向度研究

      2018(11):47-50.

      摘要 (3) HTML (0) PDF 173.07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当代大学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多元文化冲突始终左右着大学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理性思维等。在多元文化思潮碰撞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需要遵循多元向度理念,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四个主要向度合力推进,分别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目标归属、有力途径及良好氛围,以促使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推动大学文化自觉的形成。

    •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重构策略与路径研究

      2018(11):51-54.

      摘要 (3) HTML (0) PDF 173.85 K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实践模式,提出以课程重构为切入点破解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要症结,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层面健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聚焦产业要求和学生需求、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刚性标准与弹性教学等四个并重探究现代学徒制课程重构的策略,探索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到课程形态、课程评价的重构路径,以课程的系统性变革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深化改革。

    • >高等教育管理
    • 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价值导向与改革路径研究

      2018(11):55-58.

      摘要 (3) HTML (0) PDF 174.40 K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坚持内涵式发展是在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在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动力等方面为高校办学提供了新思路。在内涵式发展的引领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被提出新的要求,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导向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人才成长观、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观、管理工作过程要素的质量标准观等价值导向,构建服务型内涵式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系、学生管理评估体系、学生管理保障体系、学生管理智慧化体系。

    • “政校企”协同创新应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

      2018(11):59-62.

      摘要 (4) HTML (0) PDF 324.47 K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应用型高校存在科研导向不明确、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其科研活动不能很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因此,应用型高校可通过“政校企”协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标准,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搭建多方协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应用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得到提升。

    • 不同文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2018(11):63-66.

      摘要 (5) HTML (0) PDF 176.94 K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来华留学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笔者通过走访“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生源国留学研究生和教育管理者,分析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文化背景差异现状,剖析了在语言、跨文化适应、跨文化交流、学业支持和情感认同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一套包含人员、机制、方法、渠道和目标的多层次交融互动的留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实现规模与质量、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内涵式发展。

    • >比较高等教育
    • 基于WOS数据库的近10年国外大学自治研究的知识图谱

      2018(11):67-74.

      摘要 (6) HTML (0) PDF 1.57 M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直观地了解国外大学自治研究现状,利用 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对国外2007 -2017 年间大学自治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研究表明: 大学自治研究是世界范围内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成果数量持续上升,类型丰富; 研究的规模与国家( 地区) 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呈现出以美国为中心的国家( 地区) 间的互动; 研究者数量众多,但大多数作者以独立发文为主;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为“自治”“高等教育”“大学”“自我决定论”“模型”“行为”“学生”等。

    • 美国研究生服务社会能力培养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2018(11):75-78.

      摘要 (4) HTML (0) PDF 175.29 K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研究生教育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报考与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教育投入显著增加、研究生学缘结构等的变化,要求优化研究生培养方式。美国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生服务国家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方式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国研究生教育要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支持研究生导师创新; 履行社会服务职责,建立社会综合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借鉴美国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提高我国研究生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

    • 美国与欧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模式及其启示

      2018(11):79-82.

      摘要 (4) HTML (0) PDF 178.47 K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21 世纪以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通过“全球中心”、欧盟通过“伊拉斯谟世界项目”以教育教学、合作研究或“窗口计划”等形式创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并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做出积极的贡献。这些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模式具有整合资源、依托合作、各有侧重等特点,实现教学科研、校友联合等多项事务的整合,达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发展和效果的最大化。我国高校可借鉴它们的经验,并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与特色,有序推进本校的国际化事务。

    • >教师教育
    • “放管服”视域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研究

      2018(11):83-87.

      摘要 (2) HTML (0) PDF 204.01 K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职称评审实施“放管服”是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充分认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基础上,结合《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从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角度观测高校对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应从高校、地方政府、国家等三个层面分别就环境营造、服务指导、平台建设等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和保障措施。

    • 文化取向下职业教育课程本质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求

      2018(11):88-91.

      摘要 (3) HTML (0) PDF 169.92 K (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文化取向下,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更加明显和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并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更加严格。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培训培养模式学科化,培养培训条件不足。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院校必须及时进行改革和创新,需要明确“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完善培养机制,改革现有的培训实践方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 “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2018(11):92-94.

      摘要 (3) HTML (0) PDF 139.95 K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互联网 +”计划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其本身的创造性新思维使包括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发生重大变革,并以“互联网 +”思维模式去开展实践创新。“互联网 +”时代的信息化将大大完善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模式,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将成为当代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必须在充分认识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基础上,提高教师信息化学习的主体意识,创建并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营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有利环境,这样才能加快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高校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将高校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大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 教育科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应用研究视角

      2018(11):95-99.

      摘要 (3) HTML (0) PDF 206.79 K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应用研究视角,系统地梳理了教育科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教育科学主要分支学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教育科学学科中受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如学生群体、职业群体以及网民群体等,涉及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层次的教育对象。这些研究成果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范例和样板。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本科生课堂学习状态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三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为例

      2018(11):100-104.

      摘要 (2) HTML (0) PDF 215.43 K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是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研究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抽样调查了黑龙江省三所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运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去上课的原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课堂收获、学生对现行考试制度的看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选择专业的方式对大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具有显著影响,并针对此提出改善本科生课堂学习状态的对策建议。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研究

      2018(11):105-108.

      摘要 (4) HTML (0) PDF 180.79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自编问卷,对湖北省七所部属高校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生对教师在学习方法传授、研究能力培养、根据学习状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满意度不高,研究生教学在内容的前沿性与衔接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掌握专业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专业技能学习方面不足,研究生对专业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实习) 管理以及专业教材改革方面满意度偏低。建议加强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提高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 健全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 基于雁阵效应的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建构

      2018(11):109-112.

      摘要 (1) HTML (0) PDF 173.88 K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生学术共同体自身具有内聚性、专业性、自主性和协同性的特征,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基于雁阵效应的视角,从制定清晰明确的目标、选配德才兼备的头领、构建协调合作的机制、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等方面入手,构建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学术共同体,将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共同旨趣,促进其沟通交流,形成科研合力,为学术进步提供新引擎,为科研发展提供新动力。

    • PBL教学方法对美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

      2018(11):113-116.

      摘要 (5) HTML (0) PDF 178.81 K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 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目前已成为美国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学习机制。文章通过厘清PBL 教学方法的内涵,阐释PBL 教学方法的问题性、自主性、合作性特征,剖析PBL 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与评价,探究 PBL 教学方法对美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与实施成效,进一步总结出 PBL 教学方法对提高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启示。

    • >思想政治教育
    • 高等教育普及化过程中网络对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应对

      2018(11):117-121.

      摘要 (3) HTML (0) PDF 209.68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叠加网络影响,学风建设呈现新特点,在学习行为、学习环境、依托人员等方面都发生较大的变化。面向未来,学风建设需要做好价值引导,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兼顾好课内课外,着力提升基础硬件,通过制度设计保证教师的投入,尽可能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

      2018(11):122-125.

      摘要 (6) HTML (0) PDF 175.69 K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的新形势主要表现为世界全球化趋势日趋加快、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利益多元化格局已形成、文化多元化特征明显。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客体缺乏兴趣被动接受、介体不能及时推陈出新、环体更加难以把控利用。解决这些问题应切实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范围,努力疏导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需要,及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形式,正确扬弃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利弊。

    • 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作用”之探究

      2018(11):126-130.

      摘要 (3) HTML (0) PDF 200.25 K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媒体样态的出现,既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持和技术保障,也不可避免地衍生诸多负产物,如造成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偏离、对全媒体过度依赖、对人生失去理性追求等。教育者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正视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作用”和内涵联系,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责任、全媒体的平台和环境作用、全媒体样态下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等方面的分析,以期寻求更好地发挥全媒体样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作用”有效性的突破路径。

    •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演化、传承与创新

      2018(11):131-134.

      摘要 (4) HTML (0) PDF 175.18 K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革,例如,话语对象从整齐化向复杂化转化、话语载体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化等。这一现象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意识发展的同时,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40 周年背景下,根据现实问题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有话语体系,推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持续优化和改进完善,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研究

      2018(11):135-138.

      摘要 (4) HTML (0) PDF 181.35 K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36 次提到新时代,再一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已经进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只有加强法治观念的培养,纸上的法才会变为行动中的法,法治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法律既是一种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也是意识形态的一种,法治观念具有高度的意识形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极端重要,新媒体时代引爆全国舆论的热点案例频发,热点案例在传播和讨论中极易意识形态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事关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是全民法治观念培养的关键环节,高校法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值得反思。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应在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准入机制和定期培训机制,依托新媒体拓宽高校法治观念培育领域,并且要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角度培育大学生法治观念,把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全民法治观念培养相结合。

    •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 基于MBA学员视角的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8(11):139-144.

      摘要 (7) HTML (0) PDF 585.00 K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有效地提升 MBA 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立足于 MBA 学员的视角,从课堂参与、课前准备、学习风格、案例学习态度、案例质量感知、教师点评、教学环境等方面,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 MBA 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教师点评是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主要前因,学员对案例质量的感知和课堂参与均直接正向影响学员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课前准备、教学环境、案例学习态度、学习风格等四个因素均通过影响课堂参与间接作用于案例教学效果。据此提出四点建议,以利于更好地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 “新高考”背景下高校冷门专业人才培养应对研究

      2018(11):145-148.

      摘要 (2) HTML (0) PDF 179.59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的考试招生制度背景下,专业冷热越来越成为考生填报大学志愿的优先考虑因素。如果没有好的生源或者大学生学习这些专业的积极性不高,专业的长期发展将面临严峻考验。很多冷门专业的人才培养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高校还不能简单放弃。因此,高校应从加大对冷门专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强化生涯教育和就业引导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升冷门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 慕课视域下外语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8(11):149-152.

      摘要 (3) HTML (0) PDF 182.56 K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授课模式,微课近年来得到国内外教育界广泛认可。在综述微课理念与类型的基础上,文章以“慕课英语900 句”中的微课系列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慕课视域下外语微课的设计与实践原则及理念,包括背景和意义、目标和理念、开发步骤、平台要求、课程对象、师资要求、微课类型、语言输入和输出、时间分布等方面,探讨了慕课四个模块及其三种微课的辩证关系,旨在丰富外语微课构建范式,促进外语微课教学发展。

    • 会计核心能力转型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18(11):153-156.

      摘要 (7) HTML (0) PDF 173.38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会计行业受大数据、经济一体化时代背景的影响,会计工作职能重心发生转变,文章根据新时代会计行业变化的特点,总结出会计工作在管理职能、数据分析职能以及国际化操作等三个方面能力的变化趋势,从三个维度提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在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创新方向,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相关借鉴。

    • 论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优化路径

      2018(11):157-160.

      摘要 (5) HTML (0) PDF 175.96 K (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比如,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教材的不系统、文化素养重视不够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成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结合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民族声乐发展的实际,强调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体系优化。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黑龙江高教研究编辑部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教学会
     地址: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南路1号       邮编:150025      电话 :0451-88060218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